咨询热线:4008-330-668

4008-330-668
随机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无锡地铁运用三维模拟技术 首现地下工程可视化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迪拓科技   类型:行业资讯   日期:2016-09-21  分享:
       日前发生的中石化青岛地下石油管线爆炸事件,敲响了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安全警钟。如何对结构复杂、体量庞大的隐蔽工程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一时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记者昨天从无锡地铁集团了解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目前在建的无锡地铁2号线工程中,已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的英语简称)等前沿技术,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首次实现无锡地下工程“可视化”管理,为地铁安全运营构筑地下“安全盾”。

       “我们通过研究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构建模型……前后花了4个多月时间,现在(地铁2号线)梁溪大桥站设备管线安装没有一次返工,目前已完成了整个工程量的8成多。”昨天下午,在地铁2号线梁溪大桥站施工现场,负责用“BIM”技术对项目设备管线构建三维模型的北京一技术公司高级工程师江文化介绍说,按业内平均水平,像梁溪大桥地铁站这样一个地下两层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地铁站,设备管线的返工率通常在10%至20%之间。地铁站施工方项目总工周安义说,按正常返工率测算,会产生20多万元的成本和增加1个月工期。

       “BIM”技术,主要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出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前沿技术,被称为工程建设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北京鸟巢、上海迪士尼乐园等超大超高型建筑都应用了这种技术。

       建立三维建筑模型最大的用处是,在工程开工前在电脑上模拟安装风水电设备,对可能存在的管线冲突、设备干扰、空间隐患等情况进行模拟演练,在减少设计误差,降低施工风险的同时,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

       “通过这次‘建模’,我们找出了20多处问题,如果不是利用‘BIM’这一‘未卜先知’的技术,这些问题都将会在实际安装时碰到,同时也需要一次次返工才能逐一解决。”江文化解释说,如果从通俗的角度讲,利用“BIM”技术对设备管线安装进行“建模”后再进行实际安装,就像是在搭建乐高积木。“只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三维建筑模型按图、按序进行设备管线安装,就能杜绝返工的情况发生。”

       在宽1.8米、高2米的空间里,既要密密麻麻的布下直径从25毫米到150毫米不等的照明、排风、消防等30多根管道,还要留出500毫米宽的供日后检修人员上下的空间。

       “如果不是利用三维建筑模型技术,提前把各种所需安装的管线的标高、轴线等数据精确到毫米单位来进行定位,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安装到位,简直不可想象。”

       昨天下午,周安义在梁溪大桥地铁站地下站厅层的设备管线主走廊,指着离地面2米多高,密布的错落有致的大小管道介绍说,这30多根管道间距最小的仅50毫米,“按工序分,涉及到20多个专业、近20家单位先后施工。如果不是事先有三维建筑模型中对每条管线进行的精准定位,只要每家单位在安装时误差个十几毫米,最后这个设计的管线设备安装空间里肯定就装不上这30多根各类管道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借助“BIM”技术打造无锡地铁智慧运营系统,还可有效消除管理盲区。作为人流聚集区域,地铁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非常重要。“BIM”智慧运营系统可有效统筹一体化实施预防、警报和处理。

       以处置消防突发事件为例,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喷淋感应器感应实时信息,如果发生火灾,在车站设备系统的信息模型界面中,就会自动进行火警警报。

       同一时间,着火的位置和房间立即可以通过三维定位显示。这时,控制中心就可以第一时间获悉事发现场的“直播”和周围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为及时疏散乘客和处理突发情况提供信息支撑和保障。
热线电话
  • 4008-330-668
  • 13711138807

微信公众号